金正康在蛋雞蛋鴿養殖上的應用
●動物體內正常菌群的分布
動物出生前正常體內是無菌的。出生后因母體舔抵、吮乳、采食等與周邊小環境接觸,其體表和整個道化道就有細菌棲居。寄生在正常動物的體表、消化道和其他與外界相通的開放部位的微生物群以細菌量最多,通常把這些在動物體各部位正常寄居而對動物無害的細菌稱為益生菌群或正常菌群。這些細菌之間、細菌與動物之間及環境之間形成了一種生態關系,這種微生態環境處于一個相對平衡狀態。在動物體內,不同部位的細菌種類和數量差異很大。動物體內的益生菌群主要分布在:

1、泌尿生殖道。正常情況下,僅在泌尿道外部有細菌存在,陰道內主要是乳桿菌,其次是葡萄球菌、鏈球菌、大腸桿菌等。尿道口有葡萄球菌、棒狀桿菌等。
2、呼吸道、鼻腔和咽部。常存在葡萄球菌等,在咽喉及扁桃體黏膜上,主要是甲型鏈球菌和卡他球菌占優勢,此外還存在著潛在致病性幑生物如肺炎球菌、乙型鏈球菌等。正常動物的支氣管和肺泡是無菌的。
3、消化道、口腔。溫度適宜,含有食物殘渣,具備微生物生長的良好條件,主要有多種球菌、乳桿菌、棒狀桿菌等。胃內因胃酸的殺菌作用,細菌極少,只有乳桿菌、幽門螺桿菌、八疊球菌等少量耐酸細菌。反芻動物前冑沒有消化腺,主要靠微生物的發酵作用消化食物,大多數為無芽孢的厭氧菌,也存在一些歉性厭氧菌。小腸中由于多種消化液的作用,細菌較少。大腸積存有食物殘渣,又有合適酸堿度,適于細菌繁殖,微生物的種類繁多每克腸內容物的總菌數可達109-1010cfu,主要是厭氧菌(如雙岐桿菌、擬桿菌等),其次是腸球菌、大腸桿菌、乳桿菌、葡萄球菌、變形桿菌、酵母菌等。大腸桿菌并非大腸內的優勢菌。

●動物正常益生菌群的生理作用
1、免疫作用。正常菌群的免疫作用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1)作為與宿主終生相伴的抗原庫,刺激宿主產生免疫應答,產生的免疫物質對具有交叉抗原組分的致病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特別是腸道中乳桿菌和雙岐桿菌能誘導分泌型IgA的產生,激活免疫細胞產生細胞因子,對胃腸道的抗感染免疫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2)促進宿主免疫器官發育。現代生物科學研究發現,無菌動物免疫器官發育不良,使之建立正常菌群兩周后,免疫系統發育與普通動物一樣。
2、生物頡頏作用。正常菌群與黏膜上皮細胞緊密結合,在定植處起著占位性生物屏障作用。其機制是:寄居的正常菌群通過空間和營養競爭以及產生代謝產物,抵制病原菌定植,抑制其生長或將其殺滅。抗生素使用不當將會破壞這一作用,使病原菌在數量上占優勢,并引發疾病。
3、營養作用。正常菌群在其生命活動中能影響和參與動物體物質代謝、營養轉化與合成。腸道正常菌群能參與營養物質的消化,如纖維素只能在微生物纖維素酶的作用下被分為揮發性脂肪酸;腸道細菌能利用非蛋自質氮化合物合成蛋白質,能合成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K并被宿主吸收。
●當前允許在養殖動物過程中添加的微生物品種
當前,國家允許在養殖動物過程中添加的微生物品種如下:保加利亞乳桿菌、地衣芽孢桿菌、枯草芽孢桿菌、兩岐雙岐桿菌、糞腸球菌、屎腸球菌、乳酸腸球菌、嗜酸乳桿菌、干酪乳桿菌、乳酸乳桿菌、植物乳桿菌、乳酸片球菌、戊糖片球菌、產朊假絲酵母、釀酒酵母、沼澤紅假單胞菌等等。
金正康在蛋雞肉雞養殖生產中的飼養應用試驗案例
案例一:在肉雞中的飼養應用試驗
本試驗于2016年6月,在廣西金陵集團,選擇5000只1日齡肉雞,然后將其隨機分成試驗組和對照兩組。對照組按該場原來日糧飼喂,試驗組在該場日糧中再添加金正康寶。90日齡時出欄稱重,試驗組和對照組平均重量分別為2.26kg和2.05kg,試驗組比對照組增重提高13.6%,料肉比降低6.5%,成活率提高3.4%。
數量 90日齡體重 比對增重 成活率提高
試驗組 2500只 2.26kg 13.6% 3.4%
對照組 2500只 2.05kg
案例二:在蛋雞中的飼養應用試驗
本試驗于2016年5月,在廣東高州某蛋雞場,本試驗選用同日齡海蘭褐蛋雞10000只,分試驗組和對照組兩組,產蛋高峰期過后,從42周齡開始試驗組飼喂基礎日糧加金正康,對照組只飼喂基礎日糧不加喂金正康。每日統計記錄各項數據。試驗期4周時間,試驗結束后進行統計分析,結果如下:
4周后 試驗組 對照組 對比
產蛋率 96.76% 89.97% +6.79%
平均蛋重 64.91g 62.23g +2.68g
日耗料(只) 112.67g 107.58g -5.09g
死淘率 0.0 275% 0.0640% -57%
案例三:在種雞中的飼養應用試驗
本試驗于2016年5月,在廣東佛山某種雞場,本試驗選用同一日齡同一雞舍的正在產蛋的種雞6000只,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2組,每組各3000只。對照組只飼喂基礎日糧,試驗組飼喂基礎日糧再加金正康。預飼期7天過后,從165日齡開始到221日齡結束,總共56天。每日統計記錄各項數據。試驗結束后進行統計分析,結果如下:
項目 試驗組 對照組 兩者對比
死亡率 2.12% 5.26% -3.14%
產蛋率 64.9% 54.4% +10.5%
種蛋合格率 95.79% 80.21% +15.58%
料蛋比 3.20 3.29 -0.09
受精率 96.58% 91.34% +5.24%
胚胎成活率 98.11% 90.59% +7.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