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殖多種病毒混感必須重視
冠狀病毒科病毒只感染脊椎動物,與多種動物和人的疾病有關。本科病毒具有胃腸道、呼吸道和神經系統嗜性,分別引起相應的癥候群。冠狀病毒科包括冠狀病毒屬和凸隆病毒屬。

凸隆病毒屬的病毒形態多樣,主要呈球形、卵圓形和腎形,最大直徑120~140 nm,有時呈棒狀,大小為35 nm×170 nm。有囊膜,囊膜表面帶有約20 nm的纖突,纖突末端呈球狀。核衣殼呈長管狀,螺旋對稱并在囊膜內卷曲成環狀。冠狀病毒(SARS)是單股正鏈RNA 病毒,直徑為90~110 nm,病毒包膜鼠小鼠肝炎表面有多個稀疏的棒狀突起。外面有脂質雙層雞傳染性支氣管炎膜,內有RNA 和蛋白質組成的核心。
冠狀病毒屬病毒為多形態的顆粒,略呈球形,直徑80~120 nm。有囊膜,囊膜表面覆有長12~24nm的突起(即纖突),纖突末端呈球狀,故整個纖突呈花瓣狀或梨狀。纖突之間有較寬的間隙。囊膜纖突規則地排列成皇冠狀,冠狀病毒的名稱即由此而來。病毒粒子囊膜由雙層脂質組成,在脂質雙層中穿插有兩種糖蛋白——E1(又稱M)和E2(又稱S)。在某些冠狀病毒的囊膜上還含有第三種糖蛋白E3(又稱HE)。這些冠狀病毒主要包括牛冠狀病毒、豬血凝性腦脊髓炎病毒、人類冠狀病毒OC43和火雞藍冠病病毒。另外,小鼠肝炎病毒的部分毒株如DVIM 株囊膜中亦含有E3。病毒粒子內部為RNA 和蛋白質組成的核蛋白核心,呈螺旋式結構,直徑9~16 nm。存在于病毒粒子囊膜上的糖蛋白具有不同的功能:E1(20~30 kDa)是一種轉膜糖蛋白,它通過3個疏水a螺旋區三次插入脂質雙層,故其大部分(85%)位于脂蛋白內,僅有N端糖基化的小部分暴露在雙層脂質外面。E1的功能類似正黏病毒、副黏病毒及彈狀病毒的非糖基化膜蛋白,在病毒裝配期間將核衣殼連接到囊膜上。另外,抗E1抗體在補體存在時可中和病毒感染性。E2糖蛋白(180~200 kDa)大部分暴露在脂質層外面,是構成囊膜突起的主要成分,它由兩個同樣大小的多肽組成。E2能直接連接宿主細胞受體,引起細胞融合并具有誘導產生中和抗體和細胞介導免疫等功能。E3(120~140 kDa)是具有血凝特性的冠狀病毒所特有的一種糖蛋白,它能引起紅細胞凝集并具有乙酰酯酶活性。常見的冠狀病毒屬病毒如下。
動物 | 感染疾病 | 特征 |
豬 | 豬傳染性胃腸炎 | 腹瀉,哺乳小豬100%死亡 |
豬流行性腹瀉 | 腹瀉,中大豬發病率高 | |
豬血凝性腦脊髓炎 | 有神經癥狀 | |
馬 | 伯爾尼病毒病 | |
犬 | 傳染性胃腸炎 | 腹瀉、胃腸炎 |
貓 | 傳染性腹膜炎 | 腹膜炎癥疼痛 |
貂 | 流行性腹瀉 | 腹瀉 |
鼠 | 小鼠肝炎 | 肝臟炎癥,黃疸 |
禽 | 雞傳染性支氣管炎 | 雛小雞呼吸困難癥狀典型 |
雞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IBV)粒子呈球形,有時呈多形性,直徑80~120 nm,含單鏈RNA。在雞胚尿囊液制備的負染標本中,可見囊膜上有許多梨狀纖突,呈放射狀排列,纖突長約20nm,末端呈球形,纖突之間有較寬的間隙,這種纖突易從病毒粒子上脫落。將雞胚尿囊液中的病毒置4℃18h,做負染常可看到梨狀纖突的大量脫落。病毒內部由RNA 和蛋白質組成的螺旋狀核衣殼寬9~16 nm,呈長頸瓶樣或圈狀。IBV 不凝集禽的紅細胞,病毒主要存在于病雞的呼吸道和腎臟。
豬傳染性胃腸炎病毒(TGEV)具有典型的冠狀病毒形態特征,其大小為75~120 nm。多數病毒粒子位于細胞質的空泡中,可從內質網和空泡膜上出芽成熟。病毒樣品(負染)在電鏡下可見球形粒子,有纖突。顯示出亞單位粒子,大小為50~60 nm。TGEV不凝集牛、豬、豚鼠和人的紅細胞。當TGEV接觸高度易感的胃腸上皮細胞時,使感染病毒的柱狀上皮細胞很快變性、壞死、脫落,小腸絨毛明顯縮短,絨毛基部上皮增殖修復,由未成熟的扁平或立方形上皮替代脫落的柱狀上皮。由于上皮的損傷和腸黏膜表面積減少,導致腸管的消化吸收障礙和腸壁的滲出增加,大量食物和液體積留在胃腸內,胃腸腔擴張、胃腸壁變薄,臨床上出現腹瀉、嘔吐和脫水。
豬流行性腹瀉病毒(PEDV),具有與冠狀病毒屬其他成員同樣的形態特征。在糞便病料中所見的病毒粒子是多形態的,但趨于圓形。其平均直徑(包括纖突)約130 nm,范圍為95~190 nm,內含一個直徑40~70 nm的核心,外有囊膜,其上有花瓣狀纖突,長18~23 nm。以電鏡檢查被感染的腸上皮細胞,在內質網池或細胞質空泡中可檢出病毒粒子,在形態上無法與豬傳染性胃腸炎病毒相區別。PEDV 只在病豬小腸絨毛上皮細胞內復制,迄今只有一種血清型。
犬冠狀病毒(CCV)呈圓形或橢圓形,長80~120 nm,寬75~80 nm。有囊膜,囊膜表面有花瓣狀纖突,長約20 nm。核衣殼呈螺旋狀。
小鼠肝炎病毒(MHV)呈圓形,有囊膜,表面有許多長20 nm 的花瓣狀纖突。MHV 含單鏈RNA,感染細胞內有9種病毒特異性蛋白質,于38.5℃培養4h即可檢出。由MHV 所致小鼠肝炎在正常情況下大多呈不顯性感染,只在應激因素激發下才能成為致死性疾病,主要為肝炎和腦炎。
當發病時,臨床實際防控,對于家禽可供防控的參考方案如下。
1、提高抗病毒感染力。
【方案】 新大力補100ml+黃芪多糖口服液500ml×4瓶+復合維B25g兌水600kg。混飲,連用5~7天。
2、控制繼發大腸桿菌、沙門氏菌和巴氏桿菌以及支原體等感染。
【方案1】 10%阿莫西林100g+10%恩諾沙星溶液100ml+楊樹花口服液500ml+兌水300斤~400斤。混飲,連用3~5天。
【方案2】
泰滅凈溶液100ml+10%氟苯尼考溶液100ml+清解合劑500ml兌水300斤~400斤。混飲,連用3~5天。
【方案3】病死率高,病危重癥。
鹽酸大觀—林可霉素可溶性粉,每公斤體重50mg,連用1-2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