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治豬寄生蟲病及其他疾病
(一)弓形蟲病
弓形蟲病是由龔地弓形蟲引起的人和多種溫血脊椎動物共患寄生蟲病。本病呈世界性分布。蟲體寄生于宿主的多種有核細胞中,對不同宿主造成不同形式和不同程度的危害。可引發感染動物的急性發病,甚至死亡或導致流產、弱胎、死胎等繁殖障礙,或成為無癥狀的病原攜帶者。
1、流行病學???本病主要危害中間宿主,貓及貓科動物是弓形蟲的終未宿主,其他脊椎動物和人均為中間宿主。各種動物感染弓形蟲后都是弓形蟲病主要的傳染源。傳播途徑:A、皮膚粘膜;B、胎盤。易感動物有200多種溫血動物和人。流行現狀:豬弓形蟲病流行十分廣泛,發病率可高達60%以上。
2、癥狀???豬弓形蟲病可呈急性發病經過。病豬突然發生,高熱稽留、精神沉郁、食欲減退或廢絕,便秘/腹瀉、嘔吐、呼吸困難,咳嗽,體表淋巴結腫大,耳部和腹下有淤血斑或較大面積發紺。懷孕母豬流產或死產。慢性感染的豬或耐過病豬生長發育受阻。
3、病理變化???急性發病動物的病變主要是肺臟、淋巴結、肝臟、腎臟等內臟器官腫脹、硬結、質脆、滲出增加、壞死以及全身多發性出血、淤血等。
4、診斷???弓形蟲病的臨診表現、病理變化和流行病學雖有一定特點,但仍不足以作為確診的依據。必須在實驗室診斷中查出病原體或特異性抗體,方可確診。
5、治療??磺胺類藥物。可選用本公司泰滅凈、10%鹽酸多西環素可溶性粉等均有顯療效。。
6、預防??豬場應禁止養貓,嚴防貓糞污染飼料和飲水,注意消滅豬舍內外的鼠類。
(二)豬附紅細胞體病
豬附紅細胞體病又稱紅皮病,是由附紅細胞體寄生于紅細胞或存在血漿中,引起豬及牛、羊、犬、貓等多種動物共患的一種熱性、溶血性傳染病。臨診上主要以急性、黃疸性貧血和發熱為特征。
1、流行病學
本病主要發生于溫暖季節,夏季發病較多,冬季較少,對宿主選擇并不嚴格,豬及牛、羊、犬、貓等多種動物均可感染發病。
2、癥狀
病初體溫升高,有的高達42℃,皮膚發紅或蒼白,毛色干枯,缺少光澤,呼吸困難,采食量減少。皮膚充血,有針尖大出血點,皮膚黏膜嚴重黃染,初起便秘,排羊糞狀糞便,后出現腹瀉,排黃色水樣稀糞。體表淋巴結腫大。懷孕母豬流產,產死胎、弱仔,哺乳母豬泌乳量下降,斷奶母豬不發情,出現反復發情的比例提高。病豬常繼發其他細菌感染。
3、病理變化
本病特征性的病變是初期發熱、后期貧血和黃疸。可視粘膜蒼白,血液稀薄,肝臟腫大,呈黃棕色。
4、診斷
根據流行病學,臨床癥狀和病理剖檢不難做出初步診斷。確診需通過實驗查到病原。
5、治療??磺胺類藥物。可選用本公司泰滅凈、10%鹽酸多西環素可溶性粉等均有顯療效。
6、預防
1、??驅除動物機體內外寄生蟲,特別是疥螨。加強滅蠅、滅蚊工作。做好針頭、外科器械的消毒工作,做到一窩仔豬使用一套外科器械。
2、??做好藥物預防保健工作,公豬、母豬保育豬飼料中定期按800mg/kg添加原蟲清,每天1次,連續5~7天。
(三)球蟲病
豬球蟲病是由豬的艾美耳球蟲和等孢子球蟲寄生于豬腸上皮細胞引起的一種原蟲病。本病只發生于仔豬,多呈良性經過。成年豬感染后不出現任何臨診病狀,成為隱性帶蟲者。
1、流行特點???該病主要發生于仔豬,以7-21日齡多見,成年豬多為隱性感染。傳播途徑:消化道。豬球蟲病的發生常與氣溫和雨量的關系密切,通常多在溫暖的月份發生,而寒冷的季節少見。南方一年四季均可發生,北方4-9月末為流行季節,其中以7-8月最為嚴重。
2、癥狀???發病仔豬主要病狀是腹瀉,持續4-6天,糞便呈水樣或糊狀,顯黃呈白色,偶爾由于潛血而呈棕色。病豬逐漸消瘦和發育受阻。成年豬感染時一般現出現明顯的病狀。
3、病理變化???主要是急性腸炎,局限于空腸和回腸。特征性病變是空腸和回腸粘膜,出現黃色纖維性壞死性偽膜,松弛地附養在充血的粘膜上,但只有嚴重感染的仔豬中出
4、診斷???當臨診上7-14日齡仔豬腹瀉,抗生素治療無效時可懷疑本病。但確診要在糞便中利用飽和鹽水漂浮法找到卵囊或利用空腸或回腸的涂片或壓片染色查出內生性發育階段的蟲體。
5、治療???發生球蟲病時,仔豬可選用本公司球快靈等;母豬可選用本公司泰滅凈等磺胺類藥均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6、預防
(1)做好環境衛生是迄今為止減少由仔豬球蟲病造成損失的最好辦法。
(2)要將產房徹底清除干凈,并嚴格消毒。
(3)新生仔豬應初乳喂養,保持幼齡豬環境清潔干燥、飼橫和飲水器應定期消毒,防止糞便污染。